close

1463682485-1054450537_n  

2016年英國傳記喜劇電影「走音天后」是由史蒂芬·佛瑞爾斯執導,Nicholas Martin編劇。以紐約名媛佛羅倫斯·佛斯特·珍金絲為主角,敘述她雖然歌唱技巧不佳,卻登上卡內基音樂廳舞台的故事。由梅莉史翠普飾演佛羅倫斯,休葛蘭飾演他的先生兼經紀人貝福爾德。

電影的宣傳重點都放在佛羅倫斯的表演有多荒腔走板,以及梅莉史翠普如何辛苦的學習唱壞、唱爛。這部電影的背景是1944年,佛羅倫斯已經76歲,不過如果這部電影只是為了要看一個發福的老女人唱歌走音,那麼打開電視看類似的綜藝節目就可以,何必花功夫拍呢?

在電影中當佛羅倫斯決定又開始唱歌,她請了一位鋼琴師當伴奏。這位鋼琴師名字叫做康世美。從未涉足過上流社會的康世美,當第一次幫佛羅倫斯伴奏時,就和電影觀眾一樣,第一次聽到佛羅倫斯的歌時,簡直不知道該怎麼掩飾他的驚嚇。她的驚嚇不只是因為唱的糟,而是其他人都稱讚娜是天籟?這到底怎麼回事?教佛羅倫斯世界級的指揮大師怎麼會聽不出來呢?為什麼呢?理由很簡單:錢。就像康世美因為伴奏的優渥酬勞而喜上眉稍,大師也需要佛羅倫斯的金錢來贊助活動。即使佛羅倫斯說他父親遺留給他的遺產不多,不過也算是個金主。但是金錢之外,那麼這個故事還能如何發展呢?

我和許多電影觀眾一樣,進戲院前只是大概知道劇情介紹,坐上位子後就等著看葫蘆裡賣什麼膏藥。膏藥,出現在貝福爾德服侍佛羅倫斯就寢,和女僕的幫忙下,輕輕的卸下佛羅倫斯假髮,換上頭巾,然後量了她脈搏。這個時候我們還不知道假髮或量脈搏是怎麼回事,不過,慢慢的,隨著劇情開展,我們才了解到原來佛羅倫斯年輕時曾經為了學習音樂而離家出走,一次失敗婚姻卻帶來難以抹滅的傷痛。

因為前夫的緣故,佛羅倫斯染上了梅毒,終其一生與病毒對抗。電影中有一幕,醫師講到說他曾經看過有人染了梅毒後活了20年,卻沒見過50年。50年,想像半個世紀,半個世紀活在不能與人道的羞恥與痛苦中。那種辛苦,佛羅倫斯只能在音樂中找到安慰。

佛羅倫斯的生活中離不開音樂。音樂是大是 music matters. 所以她才會成立韋爾第俱樂部,贊助音樂表演活動。音樂能夠帶給人愉悅,能夠撫慰心靈。但是相信對佛羅倫斯來說,音樂更有一種洗滌的力量,能夠洗去生活、身體上的疤痕、創傷、遺憾,以及對於死亡的焦慮。當貝福爾德試著勸佛羅倫斯打消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唱時,佛羅倫斯就說她已經厭倦天天擔心何時會發病,會死亡。她要在還有的時間,去完成她真正想做的事情。在佛羅倫斯身上我們看到執著與勇氣,不過也可以說他有一種對音樂的熱情,也因為這股熱情,才會如此投入在歌唱中,藉著加入音樂的生命力量,重新界定的他的生命意義。

佛羅倫斯和貝福爾德的關係,像是夫妻,更像朋友。貝福爾德說過,愛,有多種形式。貝福爾德對佛羅倫斯的照顧,可以說是無微不至,有時甚至像是在對一個孩子般的保護。他們倆人以夫妻相稱,但是卻沒有真的結婚,也永遠無法有夫妻之實。貝福爾德在外面有女朋友,三角關係,大家都心知肚明,但不願搓破謊言,刺激或傷害的佛羅倫斯。

有一幕貝福爾德為了安撫女友,陪女友到外地打高爾夫球,佛羅倫斯少了貝福爾德的依靠,坐立難安,跑去找康世美,在破舊的小公寓,兩人合奏一曲。畫面看起來讓人有些心酸,寂寞芳心,何處訴?聊奏一曲解哀愁。

除了佛羅倫斯,貝福爾德也算是一個傳奇人物。他出生英國,父親是牧師,卻來到美國,成為舞台劇演員。雖然演的多是配角,劇評評論有好有壞,不算是一流的舞台演員,可是聽眾朋友知道嗎?他卻是美國演員工會的創始人之一,也有一個專門頒發給配角的獎項就是以他為名。他的一生其實也可拍成部電影。不知道聽眾朋友會不會和我同樣的感覺。我對休葛蘭的印象,他長得很俊俏,但是他對別人稱讚他的長相而不自在。他飾演的角色經常是慌張的,不成熟的,搞不清楚人生方向,或者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他的表演都有一種不確定感。可是在這部電影,他,完全知道自己要什麼,需要做什麼。電影中貝福爾德曾說過,因為他接受自己只是個二流演員,所以他不再位野心所羈絆,休葛蘭在電影中的表現也是如此。我並不是說休葛蘭氏個二流演員,而是很難得看到他在表演中有種接受自己的安定,一種穩重的存在感,他的英俊面貌真的變其次。

電影最後,佛羅倫斯說,別人都可以說她唱的不好,可是不能說她沒唱過。聽到她這麼說時,心理有了小小激動:我也不是曾經有過夢想,卻害怕別人嘲笑,怕失敗,自己就先打退堂鼓?

葫蘆裡賣什麼膏藥?沒想到,一張電影票,換來好幾帖,划得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