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下午三點鐘,準時到達寶藏巖的入口登記處。

看看四周來參觀的,大部分都帶著專業的照相機,大概就我手裡串著的是一台傻瓜相機,雖然感覺有點蠢,不過既來之,則安之,還是盡量記錄我的所見吧!

從前寶藏巖,說穿了,就是個依山旁水的違章住宅區。從最初康熙年間開墾的漢人,經過了一世代一世代的人事變遷,在歷史洪流推進下,這個原本毫不起眼的安身立命所在, 到現在被定名為「歷史聚落」,還留下了什麼,可以多少拼湊出他們的故事?


蛻變

一間間小小的房舍,像是孩子們用積木隨意的搭建,靠著左轉右彎的樓梯連結著。屋仍在,但是卻透著一份安靜。人在那兒啊?忍不住問。往上瞧,可以窺見隨風擺動的衣服,幾間窗子下掛著雨傘,偶而看見雜毛狗從腳邊走過,但是現在卻是一種帶點辛酸的靜。若是從前,這兒可能隨時充滿著電視劇的聲響,收音機裡播放著流行音樂,乒乒砰砰的開關門聲,小孩玩耍、大人怒罵。如今這兒只剩下幾戶人家,忍受我們的打擾,只為了多留住一段時間。


1P_738_DSC02416.JPG 

瞧見那個橘色的「十字」?當年的住家,現在改成了cafe。去的那天大門深鎖,不知道裡頭還留有多少的過去。

 

1P_716_DSC02394.JPG 

新舊混雜,還在摸索、建立自己的個性。

 

1P_721_DSC02399.JPG 

處處可見新的圍欄把手,也算是整形計畫的一種,只不過就少了原來的味道。

 

1P_728_DSC02406.JPG 


殘瓦


1P_729_DSC02407.JPG 

喜歡這枯枝,夾雜在這枝蔓間,更顯孤單。

 

1P_733_DSC02411.JPG 

守護家人的那四面牆,是如何傾倒的?單純是因為時間嗎?

 

1P_753_DSC02431.JPG

不知道在這樓梯上,曾經上演過多少親情戲碼?

 

1P_754_DSC02432.JPG 

曾經是某人的棲身,如今蛻變成展示的所在,飄搖的是設計的生活藝術。

 

色彩

不知道這些牆上的塗鴉是因為成為國際藝術村的一部分後,才逐漸蔓延擴散,或者他們只是在舊有的,塗上「藝術家」的色彩,貼上「創作」的標籤?。在聚落裡,可見到簇簇新的油漆,新增的欄杆扶手,深紅、深黃、深藍、深綠,強烈的顏色,在灰撲撲的水泥畫布上,「藝術工作者」還是試著他們的畫筆。是否增添其魅力?那就見仁見智了。

 

1P_737_DSC02415.JPG 

 

 

1P_712_DSC02390.JPG 

 

 

1P_725_DSC02403.JPG 

到底還是夾縫中的綠顯得自然。

 

1P_746_DSC02424.JPG 

這面牆不知道經過多少人之手。

 

1P_711_DSC02389.JPG

藝術村裡的展覽之一,王立心的作品。算是傳達對當地人事物的感受。

 

 1P_726_DSC02404.JPG


老樹

其實最旺盛的色彩,不是防火栓的哪股鮮紅,而是依然屹立的幾棵大樹。經過世代的風風雨雨,看過多少紅塵起落。如果大樹能說話,它會用什麼樣的口吻來寫下與它相爭地盤的人們,諷刺?愛憐?還是委屈?

 

1P_724_DSC02402.JPG

 

 

1P_732_DSC02410.JPG 

看見那間是攝影機了嗎?新的聚落,新的裝備。

 

1P_727_DSC02405.JPG 

 

 

在迷宮似的聚落裡逛了多時,偶一回頭,拍下了下面的這張照片。這個就是寶藏巖的居民所看到的世界嗎?二十、三十年後,我所站的位子會變成什麼模樣呢?世界還會是我們所認識的嗎?


1P_723_DSC0240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