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兒子:
我看完了「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這本書。
別緊張,我不會硬要你去看;我知道你喜歡的是科幻類小說。
其實這本書比你的小說容易讀多了,沒有複雜的情節,沒有讓人記不起來的名字;這本書有的只是一個個真實病例,提醒、勸說和呼籲無效醫療的殘酷。
昨晚你問我為什麼要看這本書,現在我告訴你我的想法。你還小,或許還不到理解這些事情的年紀;或許有人認為這麼早讓你接觸或者思考這類問題是不適宜的,會造成你的陰影,不過我覺得你應該能夠體會。
沒有人會去多想「死亡」這件事;也不會有人真以為會見到穿著黑罩袍,面貌隱藏在陰影中,手拿著一把長鐮刀的死亡使者。沒有人會想到自己會怎麼死的。不論是疾病或者意外,送到醫院去,然後可能就跳到兩眼一閉,呼吸停止,監視器上的螢幕發出滴的一聲,歸為一條永遠不會起伏的直線,就像電影上演的,不是嗎?很少人會想到送進醫院後,到宣布死亡之間,身體可能會布滿管路:氣管內有氣管插管、鼻腔有鼻胃插管、脖子插有靜脈導管、手腕有動脈血管監測、鼠谿部有大動脈插管、尿道有導尿管,然後這樣的狀態可能會持續好久的時間。
「如果還有一口氣在,那就一定要救啊!」這應該是一般人的反應與想法,可是急救之後呢?
我先說明,你也別搞錯了,這裡的醫學情境指的是臨終的病人,而所謂無效醫療是在無論進行何種醫療,都無法挽救生命,只是挪後死亡的時刻。
在這種情況下,延長生命是為了什麼呢?
這本書提到許多例子。有時施行這類的醫療程序,盡一切力量挽救病人,只是為了減輕愧咎;或者等待從未在身旁的子女回來見最後一面,結果這一等就是一、兩個月;可惡一點是爭取時間進行財產轉移,或者可以繼續領取榮民津貼….說穿了,都是為了活著的人。
當我讀著這些例子,心裡真的覺得難過悲哀。雖然時間不晚,我卻早早掩書休息;再念下去,可能就會輾轉難眠了。
親愛的兒子,我並不是以為你以後會對我如此殘忍,我只是想告訴你,當我們始終都說要做自己,聽著自己心的呼喚,照自己的意願行事,那麼為什麼當身體油盡燈枯之際,個人意志也跟著遭到抹滅呢?
我和你談論這些,並不表示我不怕死。我承認,我怕極了。世界不論如何紛擾,總有我不捨的人,想做的事,和依戀的物。對岸是何風光?我無法想像;我戒慎恐懼。可是無論如何,我們的身體就像其他自然萬物般,自有其運作歷程,遵守興盛衰滅的規則,所以時候到了,就得跟著進到下一段旅程,不渡船也不行。不過既然要走,就得好好走。
只要醫師認定再多的治療也無法阻止死亡的腳步,我不想死拖賴活,只為延長數個沒有尊嚴的日子;我不想監測器的單調聲音是我耳中唯一可聽的音樂,伴我度過白天黑夜無所區別的時間;我不想每兩個小時就讓人翻身抽痰;我不想我的四肢扭曲變形….
其實我也是功利的。聽說光是這些維生系統與處置,一個月的也得自付2、3萬元,其他則由健保支付。2、3萬?那可以做多少事啊!何必浪費在這投資報酬率極低的事?你也別想打健保的主意。健保不是快破產了嗎?那就省著點用。聽說健保局在某些病例上,要求醫師建議病人由全身麻醉改為半身麻醉,可不嚇人?就讓那些病人少點罪受吧!
我嚇到你了嗎?親愛的兒子,談論這些不太令人愉快或舒服的話題。別擔心,目前的我健康的很,只需要多運動一點,減個幾公斤。我只是在這裡告知你我的意願,我的決定。未來你不要覺得愧咎,或者讓某個醫師因為心軟、責任感,或者害怕被告,而做了不需要做的事。
好了,好了,不談了。你阿姨知道的話,準會念我一頓,說我盡做些觸霉頭的事。
有時間翻翻這本書;偶而你還是得思考一些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