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514-poster.jpg

2014年的《生命中最抓狂的小事》,是部由導演達米安·斯茲弗隆執導的阿根廷黑色喜劇劇情片。雖是喜劇片,可是觀看之後,發現絕不只是讓人發笑而已。

電影分為六個段落,六個毫無關連的故事。第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飛機座艙長,將所有曾經得罪過他的人安排同坐一班飛機,然後在解決了機長後,架著飛機和所有的人同歸於盡;第二個故事是敘述一個餐廳的女服務員在一個深夜遇到舊日仇人,然後在女廚師的慫恿下考慮是否下毒報仇;第三個故事是說兩個男人,一人開著高級車,另一個則是破舊貨車,因為超車問題,由小衝突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局面;第四段是一個爆破專家明明車子沒有停在黃線,可是卻連連接到罰單,申訴無效下,情緒大暴走,最後炸了拖吊車停車場;第五個故事是一個年輕人因酒醉撞死了一個孕婦和肚子裡的孩子,結果有錢的老爸和檢察官、律師聯手找人脫罪;第六個故事則是在一個婚禮宴會上, 新娘發現新郎之前劈腿,結果在婚宴上大發飆。

這六個不同的故事組合,雖不是什麼滿漢全席 可是卻是在感官上、智性上、和情緒上一個豐盛宴,尤其前三個故事像是前菜, 慢慢打開觀眾的,也為後來的餐點做預備。

觀眾可能會覺得第一個、第二個故事不太可能發生:怎麼可能會所有的人都在同一班飛機?況且一般人很少跟人有多大的深仇大恨,即使有,與舊日仇家重逢的機會也不大。不過到了第三個故事,真實感就強了許多。我們經常能從電視新聞看到開車時候發生衝突,會有人拿出棍棒叫囂之類的;其實應該許多人碰到不會開車的人也會忍不住罵上幾句。在這部電影中雖然只是因為超車問題,開好車的白目男嘴裡念了幾句,而引發兩個男人之間的報復,彼此不相讓,非得拼個你死我活,到後來兩人真的是同歸於盡。在這段故事中有些畫面應該讓許多人非常驚嚇,甚至覺得噁心,當然也會問:需要嗎?需要做到這樣地步嗎?

回過頭談一下這個片子的片頭。一般在片頭中會介紹導演、演員、製片、製片公司等,通常會是長鏡頭,介紹故事即將發生的地點,或者製造某種氛圍等。這部片子引起我注意的是,片頭是一張張動物的圖片,大部分的都是獵食性動物,然後才是一些群居的,較不具威脅性的溫和動物。等看到第三段故事時,再回想到片頭時,就覺得導演是不是早就做了預告,說我們人類就是動物,仍然具有動物的本能,當受到威脅時,要不是就是逃,要不就是fight打鬥到底,所以才會這麼鬥的如此你死我活?

第四段爆破專家的舉動雖然是經過機密計算,不會傷害到無辜人命,但是卻明顯觸法,沒想到專家被關進監獄後反而變成了英雄。爆破,是一種劇烈的破壞,照理說是打亂了社會秩序與平衡,製造恐懼的,可是卻變成是一種受到讚揚的舉動。這說明了什麼呢?為了眾人的和諧幸福,成立政府,制定法規以約束行為,謀求多數人的最大福利。即使人類已經經過幾千年的文明演進,科技發達,文化資產豐富,政治、經濟、社會系統建立雖不完美,也可算是完整,人類的行為都遵守著道德規範、法律的約束,可是如果碰到讓人無法忍受的情境時,會不會讓人不願遵守束縛?或者有些所謂的「報復」不再是個人的活動,而變成是一種宣言,所謂的破壞的行為反而會讓會受到讚揚呢?尤其當制定的法規,演變成歛財的工具,眾人反成受害者,那麼在受到迫害的情況下,是否可以起而反抗之呢?就是所謂的官逼民反呢?如果受迫害的情況愈大,那麼反抗的行為是不是也會相對更大呢?理性的我們會知道知法犯法是不對的,可是為什麼我們多多少少還會覺得唯有藉由這種極端手段才算是正義得以伸張呢?或許也因此才如此著迷於電影中所謂的英雄呢?

第六段的故事是新娘在婚宴上發現新郎劈腿的故事。雖然新娘一開始發現的時候一直哭一直哭,非常軟弱,一副逆來順受的樣子,當然觀眾看到這裡,知道導演不會這麼輕易放過我們觀眾,有點憋著氣的等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真的,後來新娘大發飆,對著新郎說要報復他,要讓他生不如死等等。可是出人意料的,這段故事卻是happy ending,兩人居然大和解。這段故事結局為什麼不同呢?不像前面幾個故事一樣,即使同歸於盡也在所不惜呢?

看完了電影,六個故事的畫面在腦子裡打轉,企圖找出個合理且連貫性的….怎麼說,結論嗎?論述嗎?為什麼第六個故事結局卻是這麼不同呢?在每一個故事裡找線索,拼出一個自己覺得還可以接收的解釋。第六段故事與其他故事最大的不同是劈腿的新郎試著求得原諒,不管是否真心,至少他企圖去尋得諒解。

有什麼可以包容人類的殘暴、貪婪、自私呢?或許就是一個老掉牙的答案,就是愛吧!或許因為愛,才能原諒彼此瘋狂的行為,才會給彼此重新來過的機會。也只有愛才不會讓所有人走向毀滅。或許這樣的答案是了無新意,但是有什麼比「愛」讓我們能退一步的最好藉口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電影 黑色喜劇
    全站熱搜

    B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