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午後的約繪」是協會所策劃的「好心情計畫」之一,目的是除了讓病友姊妹在心靈上有抒發的出口,也是首次利用美術館資源和藝術治療的結合,藉觀察畫作,與畫作的對談,與學員的分享,進而發覺個人內在的情緒與想法。同時也希望這種美術館、藝術治療師與學員之間的互動結果,可以發展出一套支持病友的心理服務專案。

這個活動將進行六週,每次的流程是先由美術館的導覽志工,針對某一展覽進行說明。接著參加的學員有二十分鐘的時間,進行個人與畫作的觀察與體會。之後會回到教室填寫學習單,並且與其他學員分享。最後則是利用不同的媒材,根據當日的主題,或是個人的內省等,延伸出表達性的創作。

今天參觀的是「看見晝夜 – 2011探索藝術展 」。這個展覽主要對象是兒童與親子觀眾,藉由七件美術館的典藏作品,來探索晝夜的色彩變化,時間反映在生活中的細節,以及對於心情上的影響。這七件作品包括:何德來先生的<<黎明>>、<<太陽>>、<<星夜>>,陳庭詩先生的<<晝與夜#70>>,陳其寬先生的<<陰陽2>>,龍思良先生的<<懷念西門町>>,以及袁廣鳴先生的<<城市失格>>。

學習單上的問題,當然是那一件作品最能夠觸動你。

我選的是 <<城市失格>>。



這件作品並不是一次按鍵的「捕捉」,而是在同一時間,同一定點,拍下幾百張的照片之後,在利用數位技術,將照片中所出現的人車抽離,拼湊成為一種淨空的台北西門町夜景。

我曾經在一次晨跑後,在等紅綠燈的街頭,突然發覺馬路上沒有車輛開過,沒有其他的行人,就我獨自站在三條馬路的交接口。那個時候我雖然有個衝動想跑到馬路正中央手舞足蹈,但是我更感覺到一種奇異的真空,彷彿時間暫時停止。我知道這樣情況非常難得,事實上數秒鐘後就有一台摩托車噗噗噗的騎過,但是就在數秒之間,我享受到一種全然的孤獨。

如果<<城市失格>>也是在同樣的情況下捕捉的,那麼我應該會感動落淚。

但是,換一個角度看,這種由「操縱」而完成的作品,仍然有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或者理念。在繪畫中所討論的構圖、色彩、線條和筆觸,不也是另一種操縱?也不是畫家為了表達心中畫面、觀念、情緒等等,所施用的一些手段?

這張作品並不是真實的表達午夜中的城市,它其實是一種「假象」,但是由於攝影的這種媒體,如果不多加留意,一般人就很可能會以「真相」視之。這種孰真孰假,真相假象的混合,在現代的社會中可以說是層出不窮,不信,就去忠孝東路上走一遭吧!

<<城市失格>>,英文名稱是City Disqualified,這是個頗耐人尋味的名稱。不管對城市的定義為何,人應該是城市最重要的部份,但是居住在都市叢林中,有多少人能夠在霓虹燈閃爍的街道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有多少人能夠在不受聲光的影響下,仔細看看數百萬人的棲息之所?如果一個城市沒有了人,這個城市的概念是否還能成立呢?

導覽志工說這個作品表現的是一種心靈的淨空。或許應該是智識上的潛淨?

這是我的想法,沒在課堂上發表,因為連自己都覺得無趣。

接下來的創作時間就有點好玩。我們做的是「觀景窗」,是北美館推廣教育組所想出來的點子。先拿出事先處理好的白色薄紙板,根據上頭的摺線,利用事先黏好的雙面膠帶,做成一個白色的觀景窗。接著再拿一張長條形的黑色書面紙,約略分成四等份,然後就可以畫圖了。

畫什麼呢?

在未來,如果透過觀景窗,你想看到什麼樣的景色?四等份,四個景色,可以是視覺上的,也可以是心靈上的。作品完成後,就可以依據心情,選擇所想看到的畫面。

我不會畫畫,所以就用簡單的色彩與形狀,企圖描出我心目的未來期許。分別是愛、平靜、力量、自由。


IMG_0315.JPG    



IMG_0318.JPG  


小小作品,見笑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