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樂章」是董陽孜老師再一次跳脫文字的意義與結構,而回歸書法藝術的本質。從「不見字形」,解體文字,留下寫字的片斷過程,而從點劃、使轉的基本結構,進行形象組合。在或點、或頓、或如行雲的輕,或於頑石的重,在筆墨中聽到音符的流動,音樂的自主。
展場中有一百幅作品,因場地的緣故,有的高懸於半空中,有的前後並排於地上。如此的排列或許呼應結構瓦解的主題,但是想像將百幅作品全置於一座高牆,對於視覺將是難以想像的震撼,況且,若是一幅即是一首樂曲,那麼一次綜覽,又會激盪出什麼樣的樂章呢?
以前在學校上律動課常做的練習之一,就是播放一首曲子,然後讓旋律充溢身體知覺,讓音樂引導身體的舞動。當專注於董老師的一幅作品,從筆劃中的力量,從黑白間的互動,似乎可以感覺到體內的一股騷動,一種不可言語的交流對話從深處緩緩覺醒,如同音樂一般,喚起身體舞動的反應。這裡的音樂,不屬於任何特定類型的曲風,或爵士,或古典,或者只是音符的重複,或者不同於藝術家的想像,但是純粹是觀者自發性的感動。
這是其中一幅,聽到什麼音樂了嗎?
在如此無聲樂章的包圍下,若是四周無人,我可能會隨之起舞,直至筋疲力竭吧!
在展場的另一端是阿信的有聲的書法。
玩法是這樣的。阿信在這一部分創作了所謂「墨飛人體九宮格」和「63封瓶中信」。
這就是九宮格,前面是一個大螢幕。地上有個白點就是站的位置。
想玩的人先從一百幅董老師的作品中挑出最喜歡的一幅,在電腦中輸入編號,然後在三種瓶中信類別(Love, Dream, Life)中選擇一種,然後站在九宮格前。九宮格上裝有感應器,當計時開始,就可以隨意擺動身體,結束後,螢幕會出現所選的作品,加上電腦根據你的肢體動作,隨機選出的另一幅作品,加上阿信所創作的歌詞,如此就完成所謂
「書法 不是董陽孜的 因為我們 會讓你用身體寫文字
文字 不是阿信的 他寫他的 你用活力活出你的」
是這樣嗎?
阿信提出「書法、文字、身體、聲音、影像」的五族融合,立意雖好,可惜不夠深刻。這種偏向互動式遊戲的創作,帶給參與者的只是片刻的驚喜,而不是深層的體驗,好玩罷了!
當然也可能因為我不是五月天的歌迷,所以才這麼沒有感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