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個星期才在誠品看到「里斯本夜車」的電影海報,一直想找機會觀看。電影「里斯本夜車」改編自由帕斯卡梅西耶所寫的同名小說,不過和其他改編自文學作品的電影一般,這部影片讓我有些失望。

 

 

電影和小說有很多的不同,簡化了書中人物,情節的縮減、添加或錯置等,或許是針對兩種媒體不同的考量,可是未必每個都是合理的。最大的不同是一開始戈列格里斯(由傑瑞米艾朗飾演)遇到橋上女子,進而找到普拉多所撰寫的<<文字鍊金師>>一書的過程。在書中戈列格里斯詢問女子的母語為何,女子回答:「葡萄牙語」,身為古文語專家的戈列格里斯立刻為從簡單的單字中所躍出的旋律所吸引。由幾個字母所組成的旋律,如同音樂般,如同吹笛手所演奏的音樂,引領戈列格里斯踏上擺脫過去的旅程。接著他找到了小書,一開始他並不懂得書中的意思,而是沉浸在語言的音樂裡,之後他才跌進文字的生命中:「我們縱然經驗數以千計,卻至多只提其一,而且純出於偶然,絕非因慎思熟慮。…」

一開始戈列格里斯或許不十分清楚為何他必須前往里斯本,他遲疑,也恐慌過,不過那仍然是一個經過思考過的決定,而不是為了追一名女子,就會連一件行李都不帶的跳上火車。

在電影中,格列格里斯的手機也讓人感到格格不入。格列格里斯從未離開過伯斯,一直在同一所高中任教,他的生活是規律的,固定的;他無所不知,卻哪裡也沒去過。他僅有的朋友、同事,甚至學生都清楚他的習慣動向,不是家裡就是學校,這樣的人何須使用手機?在書中他寄了一封信給學校校長凱吉,解釋他為何要離開。

想必你還記得<<沉思錄>>中的片段:『虐待你自己。虐待你自己,我的靈魂,對自己施暴。之後,你沒時間重視自己,尊敬自己。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僅此一次。你的生命已近尾聲,你在這段生命中並未關照過自己,而是把自己的幸福加諸在其他人身上……那些不關照自己心情的人,必將不幸。』

這段文字才是真正道出他戈列格里斯為何要前往里斯本的原因。以一個終日埋首書堆,被人封上「無所不知」的老學究,是個會在書桌前端正的寫信,利用文字來表達想法的,而不是在火車上摀著電話低聲逃避的人。

書中有許多次要的人物同時也出現在電影中。在書中這些人物的工作是幫助讀者認識普拉多的天份、他的內在、他的寂寞、他的敏感、他的掙扎。在電影中這些角色雖然讓觀眾了解到普拉多的經歷,例如拯救了里斯本屠夫、參加反抗軍等等,但是卻無法深入他的內心,反而讓普拉多的角色顯得平板單調。同樣的,簡化了的情節也無法凸顯戈列格里斯在試著尋找普拉多的同時,也在審視自己的存在與價值,進而改變自己。

如果不曾讀過小說,或許我不會對這部電影如此嚴苛。如果不曾讀過小說,或許我會給電影比較公平的批評。我只能說,當我走出電影院,我的心情就像下著雨的天空般一樣陰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F 的頭像
    BF

    餘時

    B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