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到了某一個年歲,便會不自覺的開始對身邊一些看似稀鬆平常的事,產生種種莫名的感想。我最近對「美食」這兩個字,就發起類似的感覺。

食,人之大欲。自古以來,描寫吃食的文章不知凡幾。我喜歡吃好吃的料理,也喜歡讀一些相關的評論或是介紹性的文章。有時,也不能免俗的按圖索驥一番,驗證是否真如介紹的濃醇香。可惜以目前的經驗來說,報導的真實度在我的標準裡可能不及一半。

美食評論與介紹,不外乎是以生動的方式,描寫當食物進入口中時,對於味蕾的感動,嗅覺的刺激,接著以半精準的專業名詞解釋一下烹飪秘訣,再配上秀色可餐的圖片,進而勾起了消費者內心深處的想像與嚐試的冒險心情。

這是一種深度行銷的手法,直接挑戰人類最原始的慾望。對我而言,這種行銷的方式,其實相當有效。每次坐在我從未去過的餐廳裡,我都會有莫名的興奮感,等不及點菜,等不及上桌,等不及送入口中的最初滋味。這就像是一次次的探險經驗中,伴隨的是各式各樣的複雜心情,驚喜,平淡,失落,後悔。我就像是一個探索者,面對未知所帶給我的各種無法預期的回應。

但是說來好玩,每當我飢腸轆轆,心裡真的想去大快朵頤的餐廳,往往都不是美食評論介紹的店家。他們有些寄身在小巷弄間,有些招牌已經十幾年沒更改過,有些趁我一個不注意就不知道搬到哪裡去。他們或許連個什麼星都得不到,但是,說穿了,我最渴望的是那些深埋在記憶中的味道,腦海中的片段畫面,像是小時候父親做的腰花湯在揭開蓋子的那一剎那,或某一家老店所賣的滷味,只因為和姊妹們你一言我一語的爭那最後一支鴨舌頭。

這些記憶片段,不僅是單純的料理而已,它像是一部部以食物為中心,由真實人物擔綱主演的紀錄片。每播放一次,我的情緒與胃口便隨著畫面、人物、對話而起伏,最後定格在最符合當時心情的那個場景。然後,帶著拜訪老朋友的心情,去滿足單純卻又深切的口腹之欲。

台大附近不是有個鳳城燒臘嗎?最近遇到一位台大畢業的老同學,她告訴我說,這二十幾年她吃遍所有的燒臘飯,其中就屬鳳城最好吃。坦白講,我對她的結論頗有疑問,但是我也知道,那是一種深層的記憶,是一種對家鄉與青春的記憶。我想,當年在台大的同學,對於峨嵋川菜,臺一還有鳳城,應該都會有一種很奇特的「美食」感受吧?

或許應該這麼說,真正的美食,是埋在每個人心裡最寶貴且獨一無二的那一層記憶吧!

至於那些新興異國美食的評論與介紹,我會繼續我的探險之路,或許,我能夠找到同樣值得珍藏的記憶片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