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幾天拉著媽媽到離家比較遠一點的菜市場買菜。

我並不確定位置,我媽嘴裡也唸著:「這裡有市場嗎?我都不知道呢!」可是,愈接近,就看見愈多的人或拉著手推車,或雙手提著一個又一個的塑膠袋,從同一個巷子出來。「那裏!看到沒有?應該就是從那裏進去的。」我說。



IMG_0464.JPG    
   


我的眼睛在亮豔水果與翠綠蔬菜間跳躍著,卻沒想到跳著跳,居然跳到一個熟悉的面孔,大大圓圓的一張臉,配著也是個圓滾滾的身材,穿著永遠是條紅色的圍裙,坐在一個牛肉攤子的後面。沒錯,就是原本開在我家附近的牛肉攤老闆娘。

「欸!你在這兒開起來啦!」我問。

「唉呦!小姐!對啊!來!過來看看!」她忙招手叫我們過去。

「他們說你退休了啊!」他們指的其他攤販。

「唉呦!他們現在敢講了。以前怕我搶他們客人,所以都不講,現在才敢講了。」再順手給我一張名片。

「搶客人?怎麼會呢?」

「唉呦!他們怕客人到我這裡買牛肉,就順便也在這裡買了。就是這樣啦!怕客人跑掉啦!」

原來如此,我和我媽相視一笑。

我還蠻喜歡逛傳統菜市場,雖然市場給人的印象總是髒亂黑暗。濕答答的水泥地,毫無裝飾的黃燈泡,不知從哪裡東牽西引的在頭上,恪遵職守;幾塊板子拼湊,就能夠擋風避雨,買賣吆喝。即便如此,我對市場卻有一種微妙的親近。

市場就像是一個社區的廚房,柴米油鹽齊全,生鮮水果具備,住在附近的人就像清楚家中廚房中的每一項擺設,醬油米酒放在流理台的左上角,大小炒菜鍋疊疊擱在爐台下面,對市場也熟悉的閉一隻眼也能知道該往那兒拐,哪裡轉,哪一攤東西好但比較貴,哪一攤則是他們經常光顧的,知道他們的需求份量。老闆們推銷當季新鮮,主顧們挑三撿四,中間插些小道八卦。掏出錢包細數,邊交代別找錯錢,老闆笑咪咪的當沒聽見,還故做大方的在袋裡多塞把蔥,再加些辣椒。轉個彎,到了肉攤,挑個肥的,撿個瘦的,看是要紅燒,還是燉湯,老闆大刀一剁,碎骨四飛,忍不住往後一步躲遠些。當然還得要去魚攤繞一下,去賣水果的走一遭,和老闆抗議柿子是不是還這麼貴。

就這樣,這樣的儀式,來來回回的,十幾年就著麼過去,或許更久,或許哪一天,長大了孩子還會跟在媽媽的身邊,熟門熟路的走到同一個攤位,聽著老闆說:「黃媽媽,今天要什麼?」

市場與人的關係,不是單純的銀貨兩訖,是一種在同一個圈子生活的人們,時間與情感鐘擺的擺動,有時一致,有時交錯,有時停頓,但總是不停息。

快過年,市場熱鬧的很。最好玩的就是看見好多老人家,由佣人攙扶,任穿梭人群推擠著,依舊認真又仔細的挑選食材。老闆也都沒馬虎,即便再忙,也會待在身邊,就算只有一兩分鐘,也會問清楚要什麼,不敢弄錯,畢竟是老主顧了。

看著他們的應對,有時連自己該拿什麼菜都忘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F 的頭像
    BF

    餘時

    B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